中国人民大学诊所式法律教育始于2000年9月, 它借鉴医学院临床教学的模式,在法学院内部设立真实的法律诊所,在开设专门的诊所课程、对学员进行法律职业道德和执业技能培训的同时,向诊所学生和教师提供法律实践平台,为贫穷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专业法律服务。
诊所课程是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,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;案件背景材料及诉讼程序过程具有真实性;教学方法灵活,通过模拟、提问、实践、讨论实现互动性;评价体系独特,帮助学生“从实践中学习”、“从错误中学习”,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。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,目前我们已经设立了刑事和解、环境与资源保护、知识产权、残障人士权益保护、综合民事诊所等五个主题诊所。2017-2018学年秋季学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开办三个主题法律诊所课程,包括刑事法律诊所(1-16周)、知识产权诊所(1-16周)、残障人权保护和研究诊所(9-16周)。现发布刑事、残障权益保护法律诊所课程宣讲及选课公告如下:
往届诊所学员课程感言:
“我们可以从她(当事人)身上发现那种对自由极度的渴望,作为一个受害者,她是伟大的,所以有时对于她的激烈异常举动我们也应该包容和理解。我想,进步的法治文明需要当事人的法律意识,需要当事人去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益,这也是法律的意义所在。”
——法律诊所29期学员 陈芳
“不得不说,这个学期的法律诊所课确实十分精彩。老师们教的自然都是同法律实践息息相关的内容,我们已然受益匪浅,而在诊所的值班作为绝大多数同学经历的第一次法律实践,则更让我们感慨良多。”
——法律诊所第29期学员 李俊桦
诊所视频: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MyMzUxOTg2OA==.html
刑事法律诊所课程安排:
1、课程对象: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
2、课程性质:专业选修
3、课程学分:4分专选学分 + 社会实习学分(主要根据实习环节和研究环节综合表现评判,要求参与诊所值班,平时成绩考核优秀者可获得该实习学分)
4、学生人数:
1)刑事法律诊所不超过30人;
2)残障权益保护法律诊所人数不限。
5、上课时间:
1)刑事法律诊所第1至16周开课,每周二第7-10节;
2)残障权益保护诊所前8周与刑事法律诊所同课,第9周至16周开课,每周四第7-10节。
6、授课老师:
1)刑事法律诊所:刘刚、赫兴旺、刘品新、潘文军
2)残障权益保护诊所:崔凤鸣、陆海娜、郭锐、校外嘉宾
7、授课地点:
1)刑事法律诊所:明新0405
2)残障权益保护诊所:明新0104
刑事、残障权益保护法律诊所统一招生,将于9月12日(周二)开课,届时将介绍诊所课程的教育目标、教学计划、授课方法以及课程要求。请有意选课的同学于9月11日(周一)18点前发送姓名、学号、班级、手机号到课程邮箱:ruclegalclinic@163.com,并注意及时查收邮箱回信。
欢迎各位同学加入刑事法律诊所!
中国人民大学诊所式法律教学与研究中心
2017年9月4日
|